幼时,乡间来了位长者。他对我的母亲说道:“你的女儿,性情奔放,注定要远行千里。”我犹记得,长者话音刚落,母亲泪水涟涟,那是预示着将来我们将相隔甚远,难以相见。
我却对这预言感到兴奋,心中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向往。后来,我离开了那片小村庄,踏入城市,来到了首都,甚至走过了多个国家。始终觉得父母尚年轻,我似乎从未真正思考过家的意义。
转眼又是中秋佳节,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,我依旧未能陪伴在父母身边。然而,与母亲通电话时,我突然感到一丝思乡之情。
自离家求学以来,我便开始了漂泊的生活。起初,我不理解远行的真谛,只想着逃离故土,去探索外面的世界。未曾想,我竟成了无法归去之人。
初出茅庐的几年,父母还常提醒我,与我同龄的女孩儿都离家近,中秋都能回家陪伴父母。言谈间,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失落。然而,妈妈显然还是理解我的选择,原谅我未能回家。
事实上,从北京到山东老家,乘坐高铁仅需三个小时。
求学期间,我有借口,因为回家的车票难买且价格昂贵,那时我经济拮据,父母也表示理解。刚毕业时,我也有理由,因为收入不高,无力回家。后来,尽管经济条件改善,但没有伴侣,不愿听父母和邻居的闲言碎语,我依旧选择不回家。再后来,我依然选择留在他乡,理由是习惯了独处。
曾有一年春节,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程。那时,我以为自己年轻,一定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。而家乡,在我看来并无太多乐趣。那些关于乡里的闲谈,在我看来颇为无聊。
父母一向开明,他们曾言: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。”然而,在那个跨年夜,母亲听着我在外与他人共度佳节的声音,再次泪流满面。她说,她已经63岁了。那时的我,年少轻狂,不解离乡之苦,未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境。
中国人的故乡,充满了世俗的道德气息,弥漫着亲情、尘埃和乡村的韵味。在那里,没有工业文明的喧嚣,没有欲望的蒸腾,没有赤裸裸的竞争,没有明晃晃的仇恨,只有宁静。在宁静的田园里,自然、心灵、人,一切都是和谐的,如同一首纯洁的诗。
我们这代人,颇为独特,大部分80后,在十八九岁甚至十五六岁时,便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。我们的大学生活,似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的第二故乡。在外漂泊久了,乡愁渐渐淡去,甚至被遗忘,提起时,竟觉得有些不自然。
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,我们学会了快速自愈,用平静掩饰内心的思念。我们看似充实,看似享受生活,看似过着美好的时光。然而,在某个瞬间,某个话语,某个画面,我们紧绷的神经可能会崩溃,让我们痛哭流涕。
是的,我们看似冷酷,看似坚强。
背井离乡的路,难以回头,这是一条漫长的夜路,需要一个人独自走过。或许需要走过许多孤独的月圆月缺,从无忧无虑,到心如刀割,到泪流满面,到坐立不安。也许这也是一条美丽的路,因为每一个为梦想奋斗过的人,都或多或少地品尝过这种滋味。
团圆的时刻,与家人共度是最美好的愿望。但如果你此刻仍身处异乡,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,无需焦急,不要感到孤独。请相信,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,只要你还在路上。
版权声明: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句子迷 -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、文案和诗词!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欢迎关注:【绘画网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