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清晨,厨房里传来妻子烹饪的声响,一岁的宝宝坐在柔软的地毯上,手中紧握着一根玉米,专注地咬嚼着。
突然,我心中涌起一丝忧虑,觉得这年龄的孩子吃太多玉米,消化起来可能不易。尽管宝宝已经表现出一些叛逆的迹象,但无论我如何劝阻,他都不肯放下手中的玉米。我终究失去了耐心,伸手从他手中夺走了玉米。宝宝“哇”的一声哭了出来,嘴里还含着玉米粒。
宝宝一哭,我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粗暴,赶紧让他吐出玉米粒。这次他听话地哭出了玉米粒。我检查了一下,觉得没什么大碍,便匆匆赶去上班。然而,下班回家后,妻子告诉我,宝宝在呼吸时喉咙里总是发出“咝啦咝啦”的声音,怀疑是吸入了玉米粒。晚上8点多,我们带着宝宝来到了儿童医院的急诊室。
终于,检查结果出来了。医生沉默片刻,拿起一张白纸,在上面画了一个三岔路口。他指着右边的岔路口说:“玉米残渣吸进了支气管,就在这里,需要进行手术。”接着,他又拿出一份风险告知单,逐条画上勾,每个勾旁边都标注着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。
妻子开始抽泣,宝宝看到妈妈哭泣,也跟着哭了起来。我只能用我还能保持的理智安慰她:“医院总是喜欢把最坏的情况说出来,这也算是一种责任推卸吧。”我说得轻松,但内心却无法下定决心接受这个风险重重的手术。我四处打电话,通过朋友寻找其他医生,希望能得到专业的意见:是否应该进行手术。那一刻,我感觉世界都崩塌了,我对自己感到极度的痛恨。如果我当时能稍微耐心一些,情况就不会如此。
作为父母,我们都有过对自己感到悔恨的时刻。虽然像我所经历的那样将孩子置于危险境地的例子不多,但很多时候,我们因为孩子的不顺从而失去耐心,大声吼叫,甚至采取暴力。最终,孩子惊慌失措,哭闹不止,而我们则感到无比愧疚。
在那个愤怒的时刻,我们常常忘记,面前站着的只是一个孩子,他根本无法理解大人的逻辑,而我们却急切地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。
龙应台在她的书中写道:“孩子,你慢慢来。”但实际上,这三个字更应该是对父母自己的提醒。我们需要放慢脚步,放慢思维,放慢举起手来的速度。
幸运的是,那天我的宝宝最终还是安然无恙。当我终于下定决心进行手术时,医生顺利地从宝宝的支气管中取出了玉米残渣。医生依旧面无表情地将那小块东西交到我手中。我小心翼翼地用纱布包好,将这教训永远保存。
版权声明: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句子迷 -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、文案和诗词!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欢迎关注:【绘画网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