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爱父母回家问询
亲情故事 心灵作家 0 2025-01-15
时光的印记 我们犹如一部未完待续的史诗,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母亲深沉的爱。我们尚未细细品味,笔耕不辍的作者却已悄然离去。从此,面对书中那串串未解之谜,我们无法窥探究竟。 记得那一次从敦煌归来,我满怀激情地向妈妈讲述着戈壁的沙丘、祁连的雪峰,以及丝绸之路上遥远的安西,那里的哈密瓜甜得让人陶醉……安西,多么遥远的地方!我自豪地喊道,除了我,家里谁也没去过那里! 一直静静聆听的我,妈妈突然淡淡地说:“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,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。”我惊讶不已,从未听妈妈提起过这段往事。 妈妈继续说道:“你生在新疆,长在北京,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?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情,你就嫌烦。说知道啦,别再啰嗦。” 我疑惑地问:“我以为你是坐火车来的,一件很平常的事情。” 妈妈淡淡地回答:“那时候哪有火车?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,我每天抱着你,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,在戈壁滩上颠簸,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。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,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……” 我静静地聆听妈妈的讲述,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给母亲带来那样的艰辛,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。 我突然意识到,在我和母亲之间,隐藏着无数盲点。我们总觉得已经长大,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房子,给我们童年以庇护,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。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,寻找自我价值。我们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的评价,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,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点一滴印象,甚至会为恋人的一颦一笑而彻夜思索……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,因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。 我们恰恰忘了,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,有一双微眯的眼睛,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。那是妈妈的眼睛啊! 我们幼年的顽皮,我们成长的艰辛,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,我们异于常人的禀赋……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,我们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,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。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。我们何时长出第一颗牙,我们何时说出第一句话,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,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……往事像长大不曾加洗的旧底片,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,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。 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地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,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。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,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,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。 我们厌烦了,我们觉得幼年的自己是一件半成品,更愿以光润明亮、色彩鲜艳、包装精美的成年姿态,出现在众人面前。 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:“老提那些过去的事,烦不烦呀?别说了,好不好?” 从此,母亲就真的噤了声,不再提起往事。有时候,她会像抛上岸的鱼,突然张嘴,急速地扇动着气流……她想起了什么,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,干燥地合上了嘴唇。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,以为是一种默契。 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?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?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?我们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繁中无暇多想,总以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身边,总以为将来会有某一天让她将一切讲完。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,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戛然落下。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,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。 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,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。 我们犹如一部未完待续的史诗,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的。我们尚未细细品味,笔耕不辍的作者却已悄然离去。从此,面对书中那串串未解之谜,我们无法窥探究竟。 我们犹如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,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。母亲走了,那惟一的图纸丢了。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,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。 当我们快乐时,她比我们更欢喜;当我们忧郁时,她是比我们更苦闷的人;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,我们大梦初醒。

版权声明: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句子迷 -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、文案和诗词!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
欢迎关注:【绘画网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/

  • 标签
  • 分享: